京派古建带您一起领略品味中国古建筑之美

古建之美 672


· 中国古建筑之美 ·

中国古建筑斗拱飞檐翘角高清图片.jpg

中国传统古建筑之美,在于它承载的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特色,承载的是碧瓦朱檐间亘古流传的故事,还承载了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演变,作为中国古建筑的传承者、发扬光大者,京派古建一直致力于中国传统古建筑的推广与发展。

于我们而言,中国传统古建筑见证了中国千古文化底蕴,一砖一瓦一构件都倾注了历代中国建筑设计师的心血,现在,京派古建的工程师小编带着您一起领略品味中国古代建筑的无穷魅力。

京派古建带您一起品味中国古建筑之美.jpg

第一章

中 国 古 建 筑
 中国古建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的方形及圆形浅穴式房屋发展看,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

中国传统建筑烤漆斗拱彩绘斗拱木质斗拱飞檐翘角3.jpg

 现存高达67.1米的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是世界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北京明、清两代的故宫,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衍生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规模建筑群。

至于我国的古典园林,更是数不胜数,它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它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

故宫古代宫殿古建筑雄伟图片4.jpg

 这一系列现存的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我国古代灿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皇城根故宫博物院下雪雪景图古建筑之美5.jpg

第二章
 古 建 筑—屋 顶
 中国古代的匠师很早就发现了利用屋顶以取得艺术效果的可能性。
 《诗经》里就有“作庙翼翼”之句,说明三千年前的诗人就已经在诗中歌颂祖庙舒展如翼的屋顶。

到了汉朝,后世的五种基本屋顶式样——四面坡的“庑殿顶”,四面、六面、八面坡或圆形的“攒尖顶”,两面坡但两山墙与屋面齐的“硬山顶”,两面坡而屋面挑出到山墙之外的“悬山顶”,以及上半是悬山而下半是四面坡的“歇山顶”就已经具备了。

中国古建筑美妙之屋顶的发展历史及分类6.jpg

我国古代建筑工匠师充分运用木结构的特点,创造了屋顶举折和屋面起翘、出翘,形成如鸟翼伸展的檐角和屋顶各部分柔和优美的曲线,尤其以飞檐翘角最为优美,令人叹为观止。
 同时,屋脊的脊端都加上适当的雕饰,檐口的瓦也加以装饰性的处理。

中国传统古典建筑檐角和屋顶发展历史及分类7.jpg

 脊兽是中国古建筑屋顶的屋脊上所安放的兽件。它们按类别分为“仙人骑凤”、跑兽垂兽及吞脊兽——合称“脊兽”,一般统称为五脊六兽,皇宫与寺庙一类的脊饰造型与民间的又有一定的区别,代表了封建社会的严格森严制度。

中国古建筑脊饰造型五脊六兽是哪六兽有哪些图片高清8.jpg

自宋朝以后,传统建筑开始大量采用琉璃瓦,主要是高级建筑多用琉璃瓦,其功能较初是为了保护木栓和铁钉,防止漏水和生锈,对脊的连接部起固定和支撑作用。
 屋顶的脊兽则由瓦制成,其中正脊上安放吻兽或望兽,垂脊上安放垂兽,戗脊(qiàngjǐ)上安放戗兽,另在屋脊边缘处安放骑凤仙人。后来脊兽发展出了装饰功能,并有严格的等级意义,不同等级的建筑所安放的脊兽数量和形式都有严格限制。

 

后来又陆续出现其他许多屋顶式样,以及由这些屋顶组合而成的各种具有艺术效果的复杂形体,使中国古代建筑在运用屋顶形式创造建筑的艺术形象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成为中国古代建筑重要的特征之一。

第三章
 古 建 筑—斗 栱

斗栱斗拱斗科欂栌中国木构架建筑结构的关键性部件13.jpg

 斗栱,又作斗拱,别称斗科、欂栌(bólú),宋代称为铺作,是中国木构架建筑结构的关键性部件,在横梁和立柱之间挑出以承重,将屋檐的荷载经斗栱传递到立柱。斗栱又有一定的装饰作用,是中国古典建筑显著特征之一。

斗拱,是汉族建筑上特有的构件,是由方形的斗、升、拱、翘、昂组成。是较大建筑物的柱与屋顶之间过渡部分。
 其功用在于承受上部支出的屋檐,将其重量或直接集中到柱上,或间接地先纳至额枋上再转到柱上。一般上,凡是非常重要或带纪念性的建筑物,才有斗拱的安置。

斗拱铺作在横梁和立柱之间挑出以承重将屋檐的荷载经斗栱传递到立柱14.jpg

斗栱在中国古建筑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斗拱(铺作)位于柱与梁之间,由屋面和上层构架传下来的荷载,要通过斗拱传给柱子,再由柱传到基础,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传递荷载的作用。

2、斗拱(铺作)向外出挑,可把最外层的桁檀挑出一定距离,使建筑物出檐更加深远,造型更加优美、壮观。
 后来的斗拱逐渐变为装饰(后来采用砖墙,出檐变近许多,作用减少),也是区别建筑等级的标志。越高贵的建筑斗拱越复杂、繁华。

斗栱又有一定的装饰作用,是中国古典建筑显著特征之一15.jpg

3、斗拱(铺作)构造精巧,造型美观,如盆景,似花篮,又是很好的装饰性构件。

斗拱是汉族建筑上特有的构件由方形的斗升拱翘昂组成是较大建筑物的柱与屋顶之间过渡部分16.jpg

4、榫卯(sǔn mǎo)结合是抗震的关键。这种结构和现代梁柱框架结构极为类似。

斗拱铺作功用在于承受上部支出的屋檐将其重量或直接集中到柱上或间接地先纳至额枋上再转到柱上17.jpg

 构架的节点不是刚接,这就保证了建筑物的刚度协调。遇有强烈地震时,采用榫卯结合的空间结构虽会“松动”却不致“散架”,消耗地震传来的能量,使整个房屋的地震荷载大为降低,起了抗震的作用。

斗拱铺作功用在于承受上部支出的屋檐将其重量或直接集中到柱上或间接地先纳至额枋上再转到柱上18.jpg

斗拱(铺作)是榫卯结合的一种标准构件,是力传递的中介。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斗拱(铺作)是建筑装饰物,而研究证明,斗拱(铺作)把屋檐重量均匀地托住,起到了平衡稳定作用。

斗栱斗科铺作在中国古建筑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9.jpg

第四章
 古 建 筑—门

中国仿古建筑中式狮子大门扣环中国古代建筑的门20.jpg

 中国古代建筑的门,因着我国富裕辽阔的特点,在不同的地域、地区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风格,以至于形成了门的式样、造型、风格各异。

门是人们居住的室内与外界的出入口,是居住的建筑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的一项建筑工程中的重中之重,是出入的必经之路。户为单扇,门为双扇。

中国古代建筑皇家贵族才有大门21.jpg

 作为出入的门户又被称为“门面”“门脸”,说明人们对门的重视,同时也说明门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出入,它还具有隔断内外环境空间的功能。

以门为界定,以门为连接点,还能起到防护作用和安全作用。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彰显脸面的第一道形象,门表现得最为精彩。

中国古代建筑金柱大门蛮子门如意门等多种等级22.jpg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门的造型、门的材质、门的装饰、门的形式、门的尺寸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帝与臣不同,guan与民不同,在登记森严的封建社会,门的建造,也形成了十分严格的阶级区分,因此有着十分明确的区别和形制。
 如皇家贵族才有大门,还有金柱大门、蛮子门、如意门等多种等级,而一般平民百姓居住的则都是最为低级的普通小门楼。

中国古代建筑一般平民百姓居住的则都是最为低级的普通小门楼23.jpg

京派古建的工程师小编带您一起品味中国古建筑之旅。
 就介绍到这里
 不知道各位浏览的小伙伴
 是否感受到了其中的无穷魅力。

故宫进入之后第一道走廊管道宫殿金水桥24.jpg

京派古建作为国内仿古建筑金属构件的倡导者以及引领者,致力于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与古典建筑的魅力,将中国古典建筑推向全世界,让世界领略中国文化的魅力。

太和殿斗拱飞檐翘角仿古铝合金瓦狮子汉白玉京派古建带您一起品味中国古建筑之美25.jpg